新聞資訊
news2025年8月4日,由中國能建西北城建承建的商洛電廠二期間冷塔筒壁,最后一斗混凝土在225米高空完成收面,間冷塔筒壁如一支混凝土灰色巨筆,在秦嶺東麓的蒼穹上劃出完美的雙曲線。這座刷新西北地區紀錄的巨型間冷塔構筑物,以比里程碑節點提前6天的速度宣告到頂,其色澤一致的效果、流暢的曲線與“內實外光”的工藝品質,贏得業主、監理及業界專家的一致贊譽。
數字解碼:鋼筋混凝土詩行
這座凝結科技與匠心的間冷塔筒壁,蘊藏著令人驚嘆的工程密碼:
基礎數據:零米直徑174米,喉部直徑110米,出口直徑115米,下環梁殼體厚度2.2米,殼體最薄厚度0.3米,48對雙交叉X鋼管柱如巨人的骨骼,撐起間冷塔筒壁225米的巍峨身軀。
創新支撐:鋼管柱長42.725米,高度37.5米,每根直徑1.321米,總重2877噸的鋼結構網絡,僅用39天完成合攏,5354立方米自密實混凝土7日內灌注完畢,創造了“毫米級”安裝精度。
智能建造:采用YDQ20.8t.m液壓頂升平橋與TC7020塔吊協同作業,間冷塔筒壁14節后創造出“一日一節”的施工速度奇跡,先后完成混凝土澆筑3萬余方,加工綁扎鋼筋6千余噸,鋼模板支設14.5萬平方米,高質量地完成了間冷塔筒壁施工任務,展現出科技支撐、數智賦能,連續高效的建造新工藝。
暴雨逆襲:三戰洪魔筑環基
2024年7月至8月,連續三場特大暴雨考驗著建設者的智慧:
7月8日,首戰,當日16.39毫米降雨,12臺抽水泵組成“排水長龍”守護基坑。
7月18日,二戰,基坑連續滑坡,項目經理劉鵬飛在齊腰淤泥中奮戰18小時,帶領團隊打入30根槽鋼樁構筑“鋼鐵堤壩”。
7月30日,三戰,61.6毫米特大暴雨時,混凝土澆筑困難重重,建設者創造條件,搭設臨時雨棚,在汗水中完成關鍵區段澆筑,實現環基合攏,混凝土強度最終合格率100%。
“雨最大的時候,對講機都失靈,我們靠手勢指揮搶險。”生產經理馮建龍的回憶里,仍能聽見那些與自然抗爭的轟鳴。
云端芭蕾:翻架模精準之舞
在200米高空,建設者們演繹著“混凝土上的華爾茲”:
翻模體系:370—500組附著式可調節三角架與1.5米高鋼模板組成環形舞臺,每次上升,每個三腳架和每塊鋼模板都要經歷從拆除到就位的精彩表演,每板1.5米澆筑高度誤差控制在±3毫米內。
混凝土革命:摻入納米材料的C45自密實混凝土經“漏斗實驗”嚴格檢測,電動小火車以0.3m/s速度沿軌道精準輸送;為保證混凝土質量,項目團隊嚴格把控原材料采購和檢驗,專人駐守商混站,對每盤用料及配合比進行跟蹤檢查,選用優質水泥、砂石等原材料,并根據工程要求進行科學配比。同時,科學合理調度罐車,確保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的均勻性和流動性。他們始終把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。
曲線守護:筒壁上內外鋼模板300多塊,每次翻模,施工人員都要小心翼翼,生怕出現意外,但他們已經練就了過硬的手法,鋼模板很快就到達指定位置;32個北斗監測點實時糾偏,累計調整127次,最大位移僅4.6毫米,最終曲線重合度達99.97%,創造出如模型一般的實體。
模板工長老李這樣形容:“調整弧度時,連呼吸都要放輕,就像在雞蛋殼上雕花。”
安全密碼:網格化管理鐵律
由于自然條件限制,在狹窄場地內,項目織就立體防護網:
智慧工地:間冷塔通道,安裝人臉識別系統,塔上作業人員實時監控,應用“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一張網”系統,累計開展18次應急演練;不定期采用無人機巡檢,安全智能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。
行為革命:通過"安全之星“評選、每日必查”活動,“網格化管理”責任分解,嚴格落實集團公司“十二個到位”要求,西北城建煙塔施工標準化“二十條”硬措施。安全生產處于“可控、在控”狀態,安全生產“零事故、零傷害”“環境無污染”,實現百萬工時“零墜落”目標。
交通疏導:高處墜落半徑覆蓋鄉村道路,項目團隊在筒壁外側采取“密目網+安全網”雙層防護,同時24小時專人值守,確保"零社會干擾"。
安全員權建軍的巡檢記錄本上,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日200余項檢查要點:“在這里,安全不是規范,是信仰。”
黨建引領:驅動競賽加速度
在間冷塔筒壁上,“黨員突擊隊”旗幟隨風飄揚——以工程項目黨建“三抓三強四到位”、提質增效“五大行動”、“七抓”工程為抓手,推進項目黨建與項目建設深度融合,打造高效團隊,在推動工程建設中追趕超越,這是黨建品牌的生動注腳。面對高空翻模、平橋頂升、混凝土澆筑等硬骨頭,6個“黨員安全示范崗”每日巡查2萬多步,黨員骨干堅守關鍵工序堅守,用一線奮戰詮釋初心使命。
競賽提速:在施工中開展“三創一爭”勞動競賽,牢固樹立“建精品工程、樹卓越品牌、創一流企業”理念,將“工匠精神”“勞模精神”融入到每個施工環節和現場管理之中,用愛崗敬業行動、誠信優質服務,把間冷塔打造成為精品工程、標桿工程,樹立起煙塔在業界良好口碑,進一步擦亮了“西北城建”煙塔品牌。
間冷塔雙曲線筒壁提前安全順利到頂,是商洛電廠二期2025年首個重要里程碑節點,標志著二期電廠冷卻系統進入安裝階段,為二期2*660兆瓦機組工程整體順利推進筑牢了根基!。
到頂后的間冷塔筒壁與毗鄰的240米煙囪構成"云端雙子星",成為陜南新時代的地標豐碑。